其實早在去年2月6日國內正式開放國人可以購買人民幣外匯開始,國內就陸續有15家壽險公司相繼推出了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各個保險公司原本都打算將人民幣保單當成主力商品去銷售,而在當時我也寫了一篇名為『你真的了解甚麼是『人民幣保單』嗎?』的文章提醒投資人千萬不要一窩蜂的跟進。每想到才不到幾個月的時間,這些壽險公司又將主打商品轉向原來的美元保單商品。去年整年度的人民幣投資型保單銷售,除了那家最大的保險公司銷售了近1億元的人民幣以外,其餘業者的業績個個是慘不忍睹,甚至有一波就起跑搶先開賣的壽險公司,銷售金額竟然連400萬人民幣都不到,一整年賣下來,全台灣所有保險公司加總累計的人民幣保單銷售金額竟然不到2億元人民幣,真是名符其實的叫好不要座,雷聲大、雨點小。而今年一直到了這個月,人民幣傳統保單在金管會的核准下,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沒想到買氣依然慘澹不已。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人民幣傳統保單的投資報酬率遠低於銀行的人民幣定存。因為現在銀行紛紛推出人民幣高利定存專案,隨便存個半年或一年的利率都可上看3%以上,而且如果預期未來還會繼續升息,有誰會笨到把錢放在至少要鎖個10年以上,而且預定利率遠低於銀行定存利率的人民幣傳統型保單上面呢?
事實上,假使以預定利率來做比較,美元保單預定利率大約高達2.75%,但人民幣保單的預定利率大約僅在2.25%左右。當然除了最基本的人民幣保單的預定利率比美元保單低以外,匯率更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因素,由於我們都知道美國經濟已正式邁向復甦之路,同時QE退場也將對美元後市有所支撐,而相對現階段中國本身仍需靠出口維持著國內的經濟成長,不可能讓人民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再加上中國領導人不斷提醒全球投資人,他們要用三十年的時間來進行匯率改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買美元至少是可以預期在多久的時間內會有升值的機會,但要預期人民幣何時能真正大幅升值?可能並非短期間內就可以實現的事情。
所以不論由利率高低或是匯率升值的角度看來,與其持有人民幣保單倒不如先持有美元保單可能更能獲得預期的實質有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