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今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預估值為1.53%,而台灣現在絕大多數銀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卻只有1.3%,簡單來說就是通貨膨脹速度(物價上漲的幅度)遠遠超過存款利息的幅度,總歸一句話就是,錢存在銀行定存裡,將會愈存愈不值錢。

        最近這幾年當中,除了去年物價漲幅低於定存利率外,其他的每一年都是呈現定存利率無法彌補物價上漲的窘境。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經濟表現不是相當理想,於是各國政府都推出寬鬆貨幣政策來因應,也就是維持低利率的環境,而台灣過去這些年來也好,展望未來也好,相信大多數人甚至政府對台灣未來經濟展望都難以抱持樂觀態度,在此情況下,接下來為了不要打壓已經脆弱不已的經濟,台灣可能依然必須要繼續維持一直以來的長期低利率環境。也就是因為這些年來國內利率都太低了,所以只要消費者物價率為上漲,就非常容易出現負利率的情況,而導致台灣的存款戶經常都必須活在自己的錢隨時都在貶值的陰影下。而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大家這幾年才會不斷在市場上尋求各種高利率的商品。

        此外,主計總處最新的評估報告指出,今年我國超額儲蓄率預估將攀升到11.15%,將創下27年以來新高。事實上從民國96年以來,我國的超額儲蓄幾乎就已經是年年創新高了。大家或許不知道,台灣超額儲蓄的情況有多嚴重?在民國80年代的那時候,每年超額儲蓄率僅介於1.2%3.7%之間,但近幾年卻是已經快速攀升至10%以上。

        超額儲蓄率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大家寧可將手上的閒置資金存到銀行去領取那可憐微薄的利息,也不要把資金拿去投資。為什麼會這樣?理由當然很簡單,第一、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第二、對於過去所投資的結果可能都大失所望、虧損累累。第三、近年來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薪資成長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危機意識抬頭,很多人擔心未來退休所得會入不敷出,進而不想隨便消費,也不敢胡亂投資

       由此可知,因為沒有良好的投資動能導致大多數人只好將手中閒置資金存入保本像是定存或是一些保單之類的商品。但又因為台灣經濟環境欠佳以及國內金融體系資金過於浮濫的關係,使得金融機構也只能給予相當微薄的利率,而使得許多人皆面臨到『錢越存越薄,利息所得全被物價吃光光』的問題。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假使將錢存在低利率的商品當中,只會讓你越存越慘。如果你已經了解到負利率的嚴重性所在,就請記住,假使接下來所想要購買的任何『真正』保本型商品,所給予的年息不到2.5%以上者,可能買也沒用,因為你已經等於直接又掉入了負利率的陷阱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梅萍 的頭像
    陳梅萍

    陳梅萍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陳梅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